地方站: 福州 泉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漳州 厦门
您的当前位置: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>> 时政要闻 >> 每日练习

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精讲23

发布:2012-06-29    来源: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: | |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
  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个题型,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阅读、分析能力。片段阅读考查的形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,然后根据这段文字提出一个问题。对于这种题型,我们必须掌握一下几点答题技巧。 第一、带着问题阅读片段。 在做片段阅读时,我们不要急于阅读片段,先看一下片段后面的问题与选项,然后带着问题去看片段,这样可以使我们阅读片段时有一定的目的性,不会盲目的去花费时间阅读材料,从而可以提高做题速度,节约我们的答题时间。考生可尝试用上述方法解答下列练习题:
  1. “黑洞”其实不是洞,是光出不来的星。这种星密度极高,引力场特别强,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,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它才发光,发射出X线。
 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()。
  A. “黑洞”实际上是一种星
  B. 当“黑洞”发射出X线,必然有物质被吸引进去了
  C. 光线被吸入“黑洞”后射不出来
  D. “黑洞”是黑色的,任何光都进不去
  2. 至于说“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《春秋》得名”的看法,徐连城商榷说:“鲁史《春秋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,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,战国时人未必是肯把它奉为经典;鲁国当时并非大国,地位衰微;再者,在秦始皇焚书以前,众多的《春秋》还会大量保存的,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《春秋》?”
  以上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,即()。
  A. 在秦始皇焚书以后,众多的《春秋》已被焚毁,不可能大量保存,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《春秋》
  B. 墨子见过的百国《春秋》,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,只剩下鲁国《春秋》,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“春秋”命名
  C. 战国人是不会以鲁国《春秋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
  D. 在秦始皇焚书以前,保存了大量的鲁国《春秋》。如果不烧这些书,墨子见到的《春秋》会在百部以上
  3. 从理论上说,以东周元年为起点,加上西周积年就是克商之年。但是文献中提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,只有古本《竹书纪年》的257年和今本《竹书纪年》的281年。依古本《竹书纪年》之说,则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,可惜与《尚书》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大多不合。今本《竹书纪年》的年代体系袭自唐一行的《大衍历议》,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使用。文献学家研究了《左传》、《孟子》等文献,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。
  这段话谈论的中心意思是()。
  A. 指出求得武王克商之年的方法是,以东周元年为起点,加上西周的积年
  B. 介绍到西周积年绝对数字的两个文献
  C. 说明今本《竹书纪年》不能作为先秦史料作用的原因
  D. 说明专家推断西周积年为290年左右
  4. 在大青山脚下,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,那就是被称为青塚的昭君墓。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,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,而是一个象征,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;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,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。据内蒙的同志说,除青冢外,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。我们就看到了两个昭君墓,另一个在包头市的黄河南岸。其实这不是一个坟墓,而是一个古代的堡垒。
  对这段文字作者意在表明()。
  A. 内蒙人民对王昭君有好感
  B. 昭君墓是一个古迹将永远不会废弃
  C. 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
  D. 昭君墓是一个古代的堡垒
  5. 有一些学者认为秦始皇陵比较深,其理由是当时已能解决地下水的排出问题。秦时巴蜀入清是开矿采丹的,肯定会把地下水的排除办法介绍到秦始皇陵工程,因为他备受秦始皇的青睐。那时,遇到地下水,往往采用石塞铜锢的办法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云:“下铜而致椁。”《史记·集解》徐广曰:一作“锢”。“锢”,铸塞,就是采用冶铜铸堵渗水之处。《汉旧仪》云:“锢水泉绝之,塞以文石,致以丹漆。”涂丹漆的目的是为了防潮。
  这段文字的主旨()。
  A. 肯定我国古代矿业的技术先进,成就辉煌
  B. 介绍我国古代处理地下水的高超办法,赞颂劳动人民的非凡技能和聪明才智
  C. 说明当时的科学技术已经能解决秦始皇陵较深处地下水的排水问题
  D. 说明秦始皇善于采纳开矿采丹者之言,大胆任用贤才




  福建公务员网参考答案及解析:
  1. D[解析] A、B、C三项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应表述,D项错误,“黑洞”是什么颜色还在探索中,任何光都出不来,光线也可以被“黑洞”吸收。
  2. C[解析] A项中“不可能见到百国《春秋》”是错的;B项中“当时各国国史均以‘春秋’命名有误”,D项中“会在百部以上”说法错误。文段开始就对“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《春秋》得名”质疑,后又引用他人的观点进一步证明有可能是非鲁国的《春秋》,故选C。
  3. D[解析] 文段中前三句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周积年和克商之年的不合理性,进而引出文献学家的推断,这才是文段的中心意思。故选D。
  4. A[解析] 本文段是通过昭君墓来表明内蒙人民对王昭君的喜爱。作者意在表明的是王昭君这个人与内蒙人民的感情,而不是她的坟墓。
  5. C[解析] 文段主旨就有“当时已能解决地下水的排出问题”,以下文字是举各种史料论证地下水排水问题的处理方法。其他各项均不符合。本题选C。
  
\
   


点击分享此信息:
RSS Tags
返回网页顶部
CopyRight 2021 http://www.fjsgwy.org/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3291号-6
(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)XML